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哀牢山下小法庭的法治底色

2022年05月16日 12:07:49 来源:本站 编辑:黄炳健
 

五月,青山苍翠、碧波绿水、万物生长。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小雨淅沥,时而浓雾笼罩,把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的山区立体气候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幸参加全省三级法院新闻宣传走基层工作,把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己任,和洒鸡口法庭的干警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行,我也体验了五月山区法庭最美的法治底色。

泛黄的胶片底色

承载着优良的人民司法传统

1951年,楚雄县人民法院成立。为了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1956年成立了山区法庭。在老一辈法院人李茂枢的记忆里,到山区办案都是走路,有时候一去就是半个多月,每到一地都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那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法院人用马锡五的审判方式,化解着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

(楚雄县人民法院洒鸡口法庭旧址)

时代在变,为民的初心不会变。在80年代从自卫反击战场回来到法庭工作的退休干警李国义心里,缺水没电、条件艰苦却是最自豪的回忆,他们有背着干粮出去办案就是一周的经历,有群众不懂汉语被误解的故事,更有贴近民心、为民解忧的点点滴滴。以至于退休两年多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一路都是什么时候回来的亲切问候、到家里去坐坐的热情邀请、以及溢于言表的尊重与肯定。在自己工作过的条件简陋的洒鸡口老法庭,回忆起昨天在这里工作、生活、坚守的岁月,眼里绽放出自豪的光芒。我想,法官的一生能有这么多的收获,是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

(楚雄市人民法院洒鸡口法庭新址)

现在,新一代的法庭人,70后、80后、90后们,接过了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接力棒,迈上彰显司法时代价值的新征程。

 

马缨花盛开的鲜红

一如法律绽放的温暖

马缨花生命力顽强,开放在楚雄的村村寨寨。彝家女儿爱美,马缨花是最好的头饰;彝家儿女手巧,马缨花绣在衣服上、枕头上、荷包上;在满是绿色的大山中,点点红色点缀了这千里彝山。

在蜿蜿蜒蜒的山路上,在星罗棋布的村寨里,载着法官的警车、背着国徽的法官、穿着制服的法院干警,就这样来了又去、寒来暑往。带来的,是当事人渴求说事理、辩曲直、解纠纷的希望;带来的,是头顶国徽、胸配天平的正义。无讼村里,一场发生不久的小纠纷,法庭的干警和综治中心、司法所的同志一起开展联动调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屋檐水滴旧窝……一场纠纷调解,就是一次法治公开课。

这不正如盛开在大山中的马缨花,共同妆点这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的美丽乡村建设。

愿做春雨润物无声

呵护祖国花朵别样红

大过口乡中心小学里,几株黄色的花儿正在竞相开放。操场上,祖国的花朵们开心地在一起,聆听法官讲授的法制课。

刚工作六个月的法官助理化身“小姐姐”,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切入点,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做了等级划分,更引导学生向不良行为说“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走出大山看世界的好学生。

这个90%以上都是彝族的少数民族乡镇,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工作主题,正在努力迈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别看孩子们都穿着家人一针一线绣的少数民族服装,开口却是流利的普通话,1个小时的法治课意犹未尽,孩子们把法官团团围在中间,为什么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长大会不会受到欺负?别人借钱不还怎么办?等问题,显示出孩子们对法律的理解颇有基础。

多年来,楚雄市法院洒鸡口“马缨花”调解室的干警们,带着呵护成长、传播法治的愿望,坚持推动送法进校园,在几万名孩子的心中,播撒下法治和正义的种子。

故事刚刚开始,乡村振兴下的美丽画卷、生态保护的宏伟蓝图、彝家火塘旁的和谐故事。这一切的一切,和着升起的朝阳,共同描绘“守护法治建设”的最美底色,铺就“哀牢党旗红、山高法官近”的法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