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浅谈电信网络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2021年12月14日 16:57:38 来源:本站 编辑:王倩宇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技术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增多,犯罪手段逐渐增强,犯罪方式以多样化趋势呈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笔者就元谋发生的几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警醒广大群众严防电信网络诈骗。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分析

笔者就元谋县自10月份以来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分析,当前以刷单返利、网上贷款、冒充客服、网上投资类诈骗的案件较为突出,要时刻保持警惕,微信、短信、电话或陌生链接、APP一旦涉及到钱财问题务必做到“不听、不看、不汇款”。

(1)元谋县自10月下半月以来共立电信诈骗刑事案件12起,损失金额88.82万元。

(2)发案主要类型:刷单返利、网上贷款、冒充客服、网上投资类型诈骗。其中,刷单返利类3起,损失15.15万元;网上贷款3起,损失8.9万元;冒充客服3起,损失22.15万元;网上投资2起,损失41.12万元;其他类型诈骗1起,损失1.5万元。

二、电信网络犯罪案件的特点

经过多起电信诈骗案件的分析,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

(1)稳:虚拟投资理财平台陷阱、假冒购物客服退款、冒充“公检法”调查案件等套路花样多,涉及面广、危害大、隐蔽性强,诈骗环节逼真,不让受害人看出一点破绽。

(2)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应用终端的普及,犯罪嫌疑人利用微信,“伪基站”能准确地将诈骗平台推出及诈骗手段发手机短信,一步一步地让你准确无误地进入圈套。

(3)狠: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嫌疑人多、地域广,共同犯罪较为突出,作案手段通常是“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方式进行,让受害人从小到大的进行资金投入,一步一步地让你倾家荡产。

(4)快:电信网络诈骗案通常是采用微信群组、手机、QQ群等犯罪手段传播,传播速度较快,受害人较多,危害巨大。

三、电信网络犯罪案件的成因

(1)贪心: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可当今还有人说天上一定会掉馅饼。一位朋友对我说,现在科学发达了,只要在手机上弄弄,钱就来了,可时间一长,变成了直销难民,也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2)放心:在实施网络诈骗活动中,犯罪分子往往先让出一部分好处,让被骗者先得一定红利,觉得有利可图,打消心里防备,放心大胆的投入资金,睁着眼睛跳进陷阱。

(3)专心:违法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中,往往根据被骗对象的实际情况来专门实施诈骗,特别是一些赚钱平台,它有一整套的实施方案,让受害者心甘情愿地去为之宣传,为之发展下线,让更多的人进入被骗圈套。

四、对策及建议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势头,提高人民群众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能力,提升农村地区群众的防骗、识骗、拒骗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1)筑牢宣传防线,全力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根据当前面临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严峻形势,要创新反诈宣传新模式,通过“村村通”广播宣传,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社区村居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标语。社区领导要带领网格员深入辖区走访宣传,走进集市商铺、学校、单位发放宣传手册,把反诈宣传作为日常工作来抓,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宣传覆盖率,全力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2)筑牢反诈防线,共同抵制反诈行为。在反诈骗活动中,要进一步提高公众自觉防范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接收到诈骗、虚假谣言信息时,增强分辨能力,不轻信,不可贪图便宜,自觉抵制住诱惑;发现电信网络实施犯罪活动的情形,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自觉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家长、学校、社会要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移动通信设备、网络。

(3)提升民众防骗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第一,对20岁到55周岁这类群体,要提升他们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从自我意识上构建防线,犯罪分子才不会有机可乘。第二,各个社会责任主体要积极利用宣传渠道来向民众宣传防骗方法,提升民众防骗能力。还可以通过居委会、社区等组织来对当前网络技术和通信知识进行普及教育。第三,公民应积极配合防治工作,下载国家反诈APP手机软件,对于诈骗短信和电话积极举报,对于官方发布的紧急通知积极转发,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不贪图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