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一村一警一法治指导员”工作机制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1年10月21日 14:45:40 来源:本站 编辑:王倩宇

为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武定县立足基层社会治理力量薄弱的县情,主动盘活现有法律人才资源,开展制度创新,依托县公安局与县法学会的平台,大力推行“一村一警(辅警)一法治指导员”工作机制,为每个村(社区)选派一名民警、一名辅警、聘请一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法治指导员”,不断夯实基层根基,全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化水平逐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感不断提升。
一是建强领导机构,形成工作制度。武定县委政法委以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为重点,以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隐患为主线,制定出台《武定县一村一警(辅警)一法治指导员》制度,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为常务副组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县公安局政委、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县司法局局长为副组长,其它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体制机制。
二是坚持警力下沉,推动法律专业人才进网格。公安机关认真落实“一村一警”工作要求,县法学会发挥平台优势,盘活全县法律人才资源。坚持“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专业能力强”的原则,按照每个村委会配备1名民警1名辅警(社区配备1名民警2民辅警)和每个村委会(社区)选聘1名法治指导员的标准,从全县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行政干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法学专业毕业的公务员中择优选聘担任一村一法治指导员和12个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中择优配备一村一警(辅警)。县公安局负责管理一村一警(辅警)工作,县司法局(依法治县办)负责管理一村一法治指导员工作,各村委会(社区)为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一村一警(辅警)一法治指导员”落地见效,筑牢了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对选派出的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员由县市域办统一制作“一村一警(辅警)一法治指导员”公示牌并上墙公示,公示牌上均有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员的名字及联系方式,遇到法律问题可以直接向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员寻求帮助。2021年,我县9个社区、127个村委会共选聘配备了136名民警、154名辅警和136名法治指导员,覆盖率100%。
三是厘清工作责任,迅速进入状态。通过下沉警力、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民警(辅警)切实履行“八大员”(情报信息员、纠纷调解员、法治宣传员、重点管控员、治安巡防员、交通疏导员、现场保护员、便民服务员)职责,法治指导员积极履行“五大员”(法治建设指导员、法律知识宣传员、调解矛盾协调员、法治政策引导员、社情民意信息员)职责,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指导和帮助村委会(社区)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和能力,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端口前置化解矛盾,打通最后一公里。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员定期不定期到挂点联系的村委会(社区)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进村组入户访走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民警(辅警)通过深入开展警治联勤、联户联防、联村联防、邻里守望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守护”行动,对于小警情、小矛盾、小隐患,高度敏锐、见微知著、及时介入、高效处置,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法治指导员通过积极开展“以案释法”、法律知识宣讲等送法进乡村(社区)活动,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有效提高了群众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今年以来,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员累计到村委会(社区)开展工作712次,入户走访1006次,收集到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需求247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41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17场次。
五是加强督学培训,服务群众见实效。为切实发挥好“一村一警(辅警)一法治指导员”作用,县公安局和县司法局(依法治县办)不定期为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员“补课”,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和分批轮训,及时总结典型经验、交流好的做法,不断提高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服务群众、矛盾化解、治安管理、法律知识储备等方面的能力。县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的深入村委会(社区)了解掌握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员的履职情况,并深入村户走访了解群众的见警率和满意率,随机抽查民警(辅警)和法治指导员的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共组织各个村社区开展集中培训204次,开展公安机关向人民报告会议75场次,县处级领导开展专项督导检查2次,通过全方位的培训督导,有力推动了“一村一警(辅警)一法治指导员”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武定县委政法委  董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