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段莉萍:把爱倾注到司法为民中

2021年03月16日 08:35:11 来源:本站 编辑:

段莉萍,女,汉族,1970年12月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

从书记员起步,段莉萍同志历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27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办好一件件老百姓身边的小案子,解决好一个个群众身边的民生问题,用办案千件零错案、解纷千起零投诉生动演绎“认真、勤勉、负责、担当、公正、耐心”的职业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成为彝乡法院一张靓丽的名片,以卓越的成绩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8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全省法院办案能手” “彝州最美法官”等荣誉。

倾注真心,司法为民,在案结事了上下工夫

段莉萍常说:“法院的判决要让人信服,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真心和耐心、时间和精力!”速裁团队虽然承办的案件相对简单,但她把每一件诉讼案件都当作决断当事人人生的大事来对待。审判工作中,她坚持用情去讲、用理去劝导、用心去感受,在化解矛盾、案结事了上下工夫。

2017年9月,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李某为王某运输货物,因操作不当造成交通事故致自己双下肢受伤残疾,构成二级伤残。纠纷经镇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后,王某、李某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在依法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中,段莉萍发现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书遗漏了赔偿权利人李某的被抚养人,如不及时更正会对案结事了留下隐患。为此,她及时向双方当事人释明并引导他们到调解委员会申请更正调解协议。在当场制作确认调解协议的裁定书并送达给双方后,赔偿义务人王某当庭将12万元赔偿款交给原告。看到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的李某,段莉萍担心他携带现金的安全,又带领法警和李某一起到银行将12万元赔偿款存入李某的账户,李某感动得眼含热泪连声道谢。

率先垂范,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

“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于用行动做出最好的表率”,这是同事们对段莉萍的评价。自参加工作以来,段莉萍不论在任何岗位上都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成为了勇挑重担、敢于创新的实干者。2016年11月,楚雄市法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组建速裁团队,段莉萍毅然决然挑起了党组交给的这一重担。作为速裁团队负责人,段莉萍团结带领团队中每一名干警,以饱满的热情、战斗的姿态迎接每天的工作,速裁工作在探索中有了收获、在创新中深入推进。

2019年底,楚雄市某房地产项目21户业主向法院起诉,请求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170余万元。由于该批案件属于涉众、涉民生案件,尚有300多户业主处于观望状态,业主众多且维权心切,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段莉萍主动承接起这批案件后,认真查阅卷宗,详细了解到该案商品房没有按期交房的原因系工程施工单位与房地产公司存在施工合同纠纷,并非房地产公司恶意违约,如果简单判决了事,开发商后续压力将加剧,业主也很难得到实质性补偿,交房更是遥遥无期。为保障双方权益,段莉萍多次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但由于原告方业主很多,无法形成统一意见,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段莉萍积极探索,采用“示范性诉讼”方法,选取其中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精心审理并判决,由于判决书认定事实清楚、说理充分,得到了业主和房地产公司的一致认可,这批案件分配到其他法官手上后,其他法官依据该判决组织其余业主进行沟通,大多数案件得以调解结案,有效化解了群体性维权纠纷,业主的权益也得到了维护,开发商也减少了因纠纷带来的压力。

段莉萍总是身先士卒,在她的带领下,速裁庭全体法官推行“简案快办、调判结合、即调即执、案结事了”的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实现16%的法官快速审结50%以上相对简单的民商事案件,约50%民商事案件审理周期明显缩短、审判效率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正因为速裁团队出色的办案业绩,楚雄市法院2017年6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2017年1月以来,段莉萍个人办理案件1026件,涉案标的1.1亿元,每年平均办案342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无一缠诉。

创新方法,在线调解,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新挑战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席卷全国。当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角吹响,段莉萍法官立足本职岗位,打破固有思路,创新办案方法,充分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审判办案不停步、司法服务不间断。

因为疫情,很多当事人无法到法院参加诉讼,她精心对每位原告的情况进行摸排,对诉讼请求进行分类,与被告电话沟通确定调解方案细节,迅速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网上在线调解。在办理一起拖欠运费纠纷案件中,原告驾驶农用运输拖拉机多次为被告经营的建材店送货,但被告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运费,最后甚至关闭店铺回了福建老家,并拒接原告电话,原告无奈只能诉至法院。开庭时,被告拒不到庭,而原告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证据意识,提交的证据仅有一张收货人出具的收货凭证。案情虽然简单、案件标的也仅有2000元,但段莉萍深知这2000元是原告辛辛苦苦18次运送货物的运费,如果简单一判了之,原告可能会因此丧失对法治的信任,这个案子能调解结案对双方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正值疫情期间,被告又在外省,段莉萍通过微信、电话,一次又一次与被告沟通,询问、探究事情的真相。

从一开始被告矢口否认、到借口拖延、再到承认欠原告运费、最后承诺半个月之后付款……一个小小的案件,段莉萍不知打了多少次电话,连被告都疑惑地问:“原告是你的亲戚朋友吗?怎么你对他的事那么用心?”段莉萍平静地告诉他:“我和他并不认识,但对每一个案件我都会认真办理!”也许是被段莉萍的敬业精神所打动,被告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不诚信行为的错误,通过微信及时归还了差欠原告的2000元运费,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段莉萍不止一次这样谈到:“我们办理的涉民生案件较多,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我们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更要做好当事人的劝解工作,尽最大努力把疫情带来的不便转化为对当事人的方便,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速度和温度。”

不忘初心,心系群众,助力脱贫攻坚第一线

段莉萍常说:“人的事业要有一种东西支撑,那就是信念。信念如磐,事业才能长久,生命才有高度,人生才有价值。”段莉萍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坚守一名基层女法官对法治的信仰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1993年7月,20岁刚出头的段莉萍从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到楚雄市人民法院工作,职场第一站就来到了距离楚雄市区120多公里的洒鸡口人民法庭。她把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当作对自己的挑战和磨炼,克服交通不便、缺水、无电等种种困难,较快适应了山区的工作生活环境,与最基层的群众融入一起,为她以后法官生涯中敢啃硬骨头、能够挑重担、心中有百姓打下了坚实基础。

法庭的历练,也让段莉萍始终挂念着脱贫攻坚一线。她常说:“对于贫困户来说,我能做的是了解他们、体贴他们、走近他们,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扶志气,真心实意为他们做实事,尽力一点一点做,能做一点是一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她帮扶的3户结对贫困户分布在3个不同村民小组,她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她就仔细询问贫困户家中种养殖业情况、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分析致贫原因等,向贫困户宣传好党的扶贫惠民政策,打消其等靠要思想,依托现有政策帮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一次,段莉萍来到帮扶贫困户高从金家,和高从金详细讲解危房改造扶贫政策,但高从金依然无奈地跟段莉萍讲:“小段啊,我家每年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就是核桃,一年收入也就1万多元,我的房子破旧,早想拆旧盖新,但我没有钱,即使政府补助我6万元,我也建盖不起来……”段莉萍就坐下来,耐心帮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在段莉萍的悉心劝导和帮助下,高从金家获得了6万元危房改造补助,向农村信用社贷款4万元贴息建房贷款后建盖了新房,2016年底如期实现脱贫。

温情如水,坚毅如铁,用乐观传播正能量

“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段莉萍常常这样说。在家人的眼里,她也是一名好女儿、好母亲。2006年,段莉萍的丈夫因交通事故去世,当时女儿还不满五岁,这对于她无疑是十分沉重的打击。面对不幸,她没有就此消沉,也没有怨天尤人,她用坚强和乐观的心态驱散了生活的阴霾,让自己尽快从悲痛中走了出来,用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安慰和照顾好公公婆婆,用心教育培养孩子……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女儿已经读大二,和她一样乐观开朗,学业有成。公公已经去世,婆婆也已经79岁,每逢周末节假日,段莉萍都会去看望老人,嘘寒问暖,段莉萍说:“婆婆永远是我的家人。”

平时,段莉萍和89岁高龄的父亲住在一起,由于工作繁忙,段莉萍请了保姆照顾老人,因为知道老人怕寂寞,她工作再累都会陪父亲聊天解闷,老父亲想出去旅游,但年纪大不方便,她就开着车带老人到周边地区自驾旅游,熟悉她的朋友说:“她照顾父亲无微不至,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生活中的段莉萍,就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位孝顺的女儿,她用来自内心的光芒和力量在工作中、生活中传递着正能量,感染和感动着周围的人们。

柔情侠骨英姿飒。像全国数以万计的女法官一样,段莉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什么是司法为民这一重要课题,她用爱让法徽更闪亮,用公正司法让社会更和谐,谱写了一曲平凡但隽永的人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