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姚安县法院五措并举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见成效

2020年09月27日 17:21:32 来源:本站 编辑:

姚安县法院以诉源治理、改革诉服模式为中心,采取五项举措,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见成效。今年1至9月,姚安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759件,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实现收案数量的明显下降。截至9月24日,姚安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得分75.5分,位居全国法院第一,今年8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1、在软硬件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诉讼服务能力水平。构建党组主导,诉调管理,民、刑、执全力支持配合的诉调服务工作格局。全面推进网上立、自助立、当场立和就近立,将保全审查、裁定、复议职能、诉前、诉中鉴定等工作由立案庭归口集约办理。开展网格送达、电子送达等业务,今年以来,完成网上立案468件,云南移动微法院网上立案率达96%;对外委托鉴定评估案件126件,结案率达100%。受理保全案件11件,保全金额达715.5万元;委托网格员送达法律文书1158件,有效送达率达80%,使用电子送达平台送达诉讼文书总量达20191件(次),成功率达60%,有效缓解了“送达难”问题。在开展网格化送达过程中,探索“送达+调解”的一体化模式中推广“全员调”,将网格送达员聘请为网格调解员,将司法事务纳入网格员职责清单,在送达中对矛盾纠纷开展先行调解,将矛盾纠纷柔性化解在基层。通过网格调解员先行成功的调解,先后到法院撤诉的案件有107件。

2、强化多元解纷实体化运行,夯实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解纷功能。推行“立案诉调一站通办”,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专职调解室、梅葛调解室,由人民调解员常驻法院开展调解工作。公开择优选聘105名特邀调解员,建立特邀调解名册,每半年进行一次业务集中培训。截至今年9月,诉前委派调解518件,诉中委托调解108件,调解成功412件,调解成功率达65.8%,诉前调解案件占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的68.2%,特邀调解员月平均调解案件5.34件。疫情期间,特邀调解员还为外省地的申请人开展远程视频调解。截至今年9月,全院云视频在线调解案件占比为50.3%。

3、深化诉源治理,凝聚合力多元解纷。坚持源头预防、齐抓共管,县委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机构,细化工作职责,及时召开全县诉源治理现场推进会,全县上下形成了人员联合、力量联动和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

4、坚持科学布局,强化源头治理。在县委主导、法院推动下,建立联发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为镇村提供法律服务和指导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截至今年9月,指导组共进行业务指导126人(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46件,有效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结合全县“无讼乡(镇)”、“枫桥式法庭”、“ 枫桥式司法所”创建工作,在9个乡镇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全县实现纠纷“终端”与诉讼“前端”无缝对接。同时,调整充实速裁团队,速裁员额法官占全院员额法官的31%。今年1至9月速裁分流案件达560件,占全院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的73.78%,结案523件,结案率达93.4%,调撤率达65.1%,案件改判率由25.45%下降至4.65%。

 

5、立足民族特色,打造彝族梅葛调解和“民歌法庭”。在立案窗口、诉讼文书送达组和速裁调解团队配备既懂汉语又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法官”和“双语书记员”,确保当事人听得懂、办得快。在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梅葛调解室,挖掘彝族梅葛史诗中关于民俗的记载,制定梅葛公约,引入“彝族火塘文化”、“梅葛调”等民族传统调解纠纷的方式,并提供线上线下两种平台进行调解。

创建“民歌法庭”,形成“法官+梅葛乐师”的模式,将民歌和法律有机结合。“民歌法庭”中不仅有双语法官、双语书记员,还引入彝族梅葛乐师参与到庭审。梅葛乐师在充分了解案情后,将法、理、情等各方面的道理编成梅葛调,唱给双方当事人听,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沟通方式来取代法庭“严肃”的面孔,从而达到调解的目的。(胡飏鹍 、黄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