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首例!“白芨”被拍卖变现

2023年12月28日 15:11:44 来源:本站 编辑:

在案件执行过程中,一些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现金,却有可供执行的设备、物品甚至动物、植物等实物资产,这就需要执行干警将实物兑换成真金白银。近日,永仁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对一批涉案的鲜活中草药“白芨”采取保全措施并成功拍卖变现提存。

                                         

僵局——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

原告李某向被告A公司供应白芨苗、草炭土、土壤改良剂等货物,但被告A公司一直未支付货款。后李某起诉至永仁法院,法院依法判决A公司向李某支付货款276万元。在法院执行查封时,发现A公司挂牌所用的名称为B公司的,执行中,B公司向永仁法院提出执行异议并提交《债务抵债协议》,才得知A公司的资产抵债给了第三人B公司,导致该案在执行中A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

    转机——与第三人B公司抵债协议被撤销

申请人李某认为被执行人A公司与第三人B公司以抵债协议恶意阻却执行,遂向永仁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A公司与第三人B公司的《债务抵债协议》,为保证案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李某申请对第三人B公司管理的167亩白芨在276万元范围内予以财产保全。经审理,A公司与第三人B公司签订的《债务抵债协议》侵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该协议被依法撤销。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以及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时,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由人民法院保存价款;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予以变卖,保存价款。

    难题——167亩鲜活白芨如何“变现”

在办理保全案件过程中,执行法官敏锐地意识到,想要使167亩种植在地里的白芨“变现”,实现保全目的至少存在三大难题:一是白芨保值难。种植在地里的白芨受时间季节市场影响,白芨的价格变动大,采收不及时可能造成白芨大幅贬值,无法达到保全目的。二是白芨处置难。面对167亩白芨如何处置,如何寻找购买人成为难题。三是白芨保存难。167亩白芨数量庞大,采收后必须立即进行加工保鲜处理,如何储存成为另一问题。

为了解决难题,执行局法官当机立断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研究制定保全方案。承办法官仔细分析案件、研究案件背景、当事人的诉求、排查风险隐患,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保全措施,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方案实施。二是积极协商寻找购买人。为解决白芨处置难题,执行法官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了白芨竞价拍卖公告,鼓励双方当事人积极与市场上的潜在购买人进行协商,并组织有意向的购买人集中到白芨种植基地现场验货并公开竞价。经过几轮竞价磋商,出价最高者成为最终购买人,由购买人自行组织工人采挖、储存、加工白芨。三是确保采收过程公正有序。积极协调各方,对白芨处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妥善处理;邀请公证处对收购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收购过程的公正性,公证处工作人员对收购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记录,整个收购过程规范、透明。

    变现——及时将变卖所得价款予以保全

为了这批“白芨”,执行干警经常迎着朝阳去,顶着月亮回,每天往返于20多公里外的白芨种植基地,现场查看白芨采收情况,监督双方采挖、称重过磅,每天结清执行款项,整个执行过程规范有序、严谨细致。原本还在土里的鲜活“白芨”终于成功变卖,承办法官仔细核对款项,确保金额准确无误后,及时将变卖所得价款予以保全,申请执行人的权益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