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护“未”每处细节,未检工作的禄丰答卷

2023年09月08日 11:49:21 来源:本站 编辑:黄炳健

禄丰市检察院自“阿渡”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禄丰模式”,始终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作为检察司法价值取向,采取措施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阿渡”工作室组建了经验丰富、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员额制检察+司法辅助人员+书记员的“3+1”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抓实“四项举措”,加快1+5>6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体系建设,形成“捕、诉、监、防”一体化办案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禄丰模式”。

 

筑牢家庭学校社会三道防线

一是建立专业办案团队,配强基础设施。2017年6月,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配齐、配强具有爱心、耐心、热心的未检办案团队,做到办案“捕、诉、监、防”一体化,保障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专人专办。2020年6月,整合社会力量“一站式”取证与保护中心,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及后续支持求助工作。2020年底,在市检察院新办公大楼内建成具有询问、心理咨询、案件会商等功能的未检办案工作区,完全满足专门办案的需要。

二是坚持保护与惩治并重,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坚持保护优先,区别对待,感化涉罪未成年人悔罪认罪,促成积极赔偿基础,共促成10名未成年人同被害人达成书面谅解;结合禄丰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点,致力于探索轻刑案件,制定相应的帮扶制度,全程跟踪帮教回访工作,加大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的监督考察力度,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涉案未成年人。

2022年以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17人,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满不起诉11人,办案中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达100%,感化涉罪未成年人悔罪认罪,办案中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出督促监护令59份、家庭教育指导令21份,最大限度挽救“失足”未成年人;2022来共开展社会调查243次,社会调查率达100%,开展法律援助34人。

三是发挥社会治理效能。共建立10余项制度,深入分析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多家部门针对未成年人相关问题发出书面检察建议24份,并督促整改落实。

四是延伸办案职能。与控告申诉部门建立案件信息互通机制,关注案件中处于困境或者因案陷入困境的儿童等特殊群众的司法保护,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关爱,2018年以来共救助15人,发放司法救助资金12.3万元、与妇幼保健院、卫生健康局建立联动机制,为其提供绿色医疗通道,协助开展生活安置6人次。

多点发力用心用情

一是致力于引入社会力量进行涉罪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主动谋划,多点发力,为未成年人工作积极作为,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社会体系网。2017年以来开展亲情会见和亲职教育84人,心理疏导及测评83人次。各乡镇党委政府按照七类人员类别和所属片区,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组织中抽调人员组建起相对稳定的联合帮教小组,针对不同的人员实行专班式推动。探索尝试帮教小组“四访五帮”(走访帮教对象以及其监护人、老师、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帮助帮教对象完成基础学业、掌握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提升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的工作模式。

二是传承红色志愿服务。多年来,共同与团委、妇联、心理咨询和社工机构到基层积极开展“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关爱困境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活动27场次。在“爱心妈妈”志愿者活动中,向结对的孩子们讲授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何做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小公民”。“爱心妈妈”还为结对儿童购买并赠送了儿童读物、书包、夏凉被等学习、生活用品。

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一是将检察官法治宣传的触角延伸。覆盖至偏远的乡镇完小、幼儿园,同时整合多个部门的力量,并将纳入平安建设工作考核体系中。2017年以来以“情暖童心 相伴成长”法治巡讲、“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检爱同行、共护花开”为主题法治宣讲、“检察开放日”、“六.一”等活动法治巡讲进校园、进乡镇、进社区、进机关、暑期小课堂、冬令营的契机,共计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性侵预防、禁毒防艾、宪法宣传讲座,发起预防校园欺凌倡议等法治讲座20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6万余人,制作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展板10块。同时,选聘一批“小小法治宣传员”。遵纪守法从我做起,发挥孩子们主人翁的小小力量,在品学兼优的同学们挑选“小小法治宣传员”,颁发聘书,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助力法治建设,并为现场踊跃参与法律知识竞答的答题小能手派送了学习小奖品、到乡镇完小积极捐赠图书、运动器材、文具等6场次,帮助同学们从小树立法治观念。

二是创新带动破解难题,打造工作亮点。打破送法进校进社区耗时长见效慢的工作困境,开展“指尖”普法,打造“阿渡云课堂”,线上结合防疫情况,制作防疫情、防性侵、防欺凌、防溺水等系列专题课件,通过公众号宣传和刻录光盘,覆盖全市师生万余名,足不出户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将法治的阳光播撒到偏远乡镇(村)和完小,共开展“阿渡”云课堂线上授课19场次,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利用“互联网+”的强大科技手段,开展网络直播课、快闪、“检察开放日”活动、“模拟法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短视频2期,快闪1期,开展网络直播课4场次。

压实属地主体责任

一是找准“痛点”,因人施策。摸清重点青少年的基本情况,提高工作开展精准度。结合州级部门反馈的“七类”人员名单,市预未办对七类人员信息进行进一步核实更新,最终确定严重心理问题学生、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等七类人员相关信息。市预未办根据梳理汇总的七类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台账资料,将摸底责任落实到学校、乡镇、社区、村委会、村小组,逐一修正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台账信息,做到人员底数、困难问题、帮扶措施、管理责任“四清”,确保无遗漏、不凑数。

二是破解“难点”,统筹兼顾。加强沟通协调,对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面落实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好公、检侦查监督协作平台,加强案件会商,分期、分批联合开展帮教工作。做好触法未成年人案件的分类、分流、分级办理工作。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减少不必要案件进入司法程序。认真落实好办案环节未成年人各项特殊制度,邀请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共同开展帮教,做好不同环节的帮教衔接。采用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特殊办案制度和办案举措,通过社会观护、合适保证人、分类矫治、安置帮教等途径做好重新犯罪的预防。

三是打通“堵点”,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推动家庭教育科学化,把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渗透到学习过程中去,教育和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加强“警校共建”工作,确保学校“一键报警”畅通,落实好校园“护学岗”机制。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对重点场所进行常态化的综合整治,对校园周边流动小商贩和各类文具店、副食店等进行督查,严厉查处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三无”食品、黄色刊物、不合格玩具等。细化学校的教育责任,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纳入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选优配强各学校法治副校长,把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作为重点,常态化定期开展法治教育。不断完善学生关爱机制,建立心理辅导室,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在校学生,学校选聘专业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于疏导干预后情况依然严重的,学校及时告知家长送医治疗。对厌学、逃学的学生,分析其原因,加强家校沟通,有针对性开展帮助,避免其流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