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沙漠里的胡杨

2023年05月15日 17:55:38 来源:本站 编辑:黄炳健

不久前,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举办了一场讲座,邀请党校老师讲授廉洁家风,让我感受颇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家教是家庭问题的关键,好的家风、家教会促进工作,让人受益一生。

在我的身边——楚雄州永仁县人民检察院就有这样一个关于廉洁、勤俭家风的真实故事:今年春节,我有幸与同事前往大姚县慰问退休老干部。路上,同事和我说,你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去到这位老同志家里,多看看、多学学,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这位老人名叫永刚,1928年出生,已退休40年,他的名字和故事,我从老干警那里听了很多。车摇摇晃晃几个小时,我满怀期待的终于见到了这位已经95岁高龄的老人——永刚同志。车刚到村口,远远的就看到一个头发花白、杵着拐杖,衣着整洁干净的老人。他看到我们的车,腰瞬间就直起来,使劲摇晃着拐杖和我们打招呼。时光在永刚爷爷的身躯上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他有点耳背,眼睛见不了强光,身躯略微佝偻,却仍然精神矍铄、衣着得体。他站在那儿,就像一株沙漠里的胡杨,仿佛经历了千年风沙依然屹立不倒。走进他家,我一眼就看到一把放大镜,醒目的放在一堆报纸上,那光滑的手柄告诉我,它是主人常用的工具,眼睛看不清字了,就用放大镜看。看书,看报纸,看杂志,是他一生的爱好……当我把新的放大镜和助听器送给老爷爷时,他连忙拒绝“你们单位经费紧张,不必为我花钱,我自己有退休工资我自己买,下次带点不要的报纸和书给我就可以了!”

他的家里堆满了一摞又一摞的书,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本厚厚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当检察长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送给老同志时,他笑得合不拢嘴,说“这两本书一模一样,之前我自己买了一本,经常翻看!”检察长给永刚爷爷介绍《检察日报》时,他激动的说“我一定要好好看看,更多的了解新时期检察工作。”他对我们说“学习真的很重要!”他现在每天都坚持拿着放大镜看书、看报纸,家里面的报纸看完了,就去跟隔壁的退休老师借,看完了就拿去还,又去借新的。他说,“我每天坚持走路锻炼身体,就在家中院子里面走,家门口的大路,一个人不出去走,怕给开车的添麻烦!”他说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中用了,但他喜欢放大音量听电视里的新闻,他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着什么,不想因为年纪大了就与社会脱节。当问起他,是否知道召开了党的二十大,是否知道“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等,他自信满满的说,当然知道!

那一天下午,我们围坐在永刚爷爷身边,在他家小院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关和和煦的清风,听他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艰苦的工作环境,英姿焕发的青年时代,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当问及当年的检察工作时,95岁的老人,当年从事监所检察科业务,谈及当年的检察往事,老人如数家珍、神采奕奕,仿佛这些情感这些经历已经深深印刻在他的生命里……

我问他,永刚爷爷,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呢?他说,自己从小生活条件不好,但是父母很开明,经常教育自己要多学习。他还说,父母经常教育自己,要勤俭节约,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他一直记着父母的教导,并坚持下来,形成了习惯。细细思量,永刚爷爷的父母对他所说的 ,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是清廉,“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是美德,还有乐观、勤俭节约......优良家风家教影响了永刚爷爷的一生,也让我从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受用一生的品质。

以前,我常常在书上、电视里、历史遗迹中听到看见先辈们的事迹,然而,这是第一次,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人,对知识的渴求,对信念理想的执著,对党的检察事业的热爱,是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的,同时也让我深深自愧不如。我们的生活被手机充斥,吸收了太多“快餐文化”,却没有心思安静下来,去看一本书,读一本名著。所以很多人的精神是空虚的,满是浮躁厌世的情绪,他们可以在网络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肚里却空空如也。看到这位老人,我的心情是平静的,安稳的,他身上是岁月洗净铅华的沉淀,仿佛一坛美酒历久醇香,仿佛清风吹过云卷云舒,仿佛春雨拂过老树抽出新芽,即使身躯垂垂老矣,他的精神,他的思维却迸发出无限的、向上的活力,这是我们缺乏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回来的路上,脑海里一直浮现着永刚爷爷的身影,在门口等待我们时的笔挺,读书看报时的专注,讲起检察往事时的深情,以及脸上洋溢着的乐观、坚毅和幸福的滋味……

是的,这就是幸福的滋味。在温暖的午后,一本书一杯热茶,尽享阅读时光,耕读传家;不拿公家一针一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廉洁传家;不给别人添麻烦,严格自律,独立自主,坚强自信……

直到我们的八十岁,九十岁,也像永刚爷爷一样,人老心红志更坚,活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如同大漠深处的胡杨,顽强的生长在我们热爱的这篇土地上,以千年不死的姿态,彰显生命的活力,构筑起幸福中国的模样!(永仁县人民检察院   夏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