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楚雄法院:四个聚焦唱响“非遗”司法保护“协奏曲”

2023年04月13日 16:41:36 来源:本站 编辑:黄炳健

楚雄州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2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5项和县(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80项。近年来,楚雄州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司法工作中认真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在诉讼前端、审判中端、执行后端全流程加强“非遗”司法保护,以司法之力推进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聚焦组织领导,压实保护“责任田”。2023年,楚雄州中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针对楚雄州彝族服饰、彝族刺绣、彝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司法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主体抓、全院协同推进的保护格局。责任部门牵头组成“非遗”司法保护工作专班,进一步压实各环节、全链条的保护责任。

 

聚焦多元联动,唱响保护“协奏曲”。注重联合多方力量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与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彝绣协会等“非遗”保护相关单位协调联动,加强全州法院同频共振,形成楚雄州中院牵头,州县级保护单位、县(市)法院联动推进机制,聚焦知识产权保护、产业经营、传承人权益保障等重点,一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推进“非遗”司法保护同频发力、同向发力、协同推进。2023年3月22日,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彝族服饰、彝族刺绣司法保护及相关企业经营法律问题》法治课堂走进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楚雄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

 

聚焦执法司法,用好保护“度量衡”。充分发挥各乡镇法官工作室、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等地处“非遗”一线的功能作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劳动者、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精准化、精细化司法服务,建好“非遗”司法保护“第一站”。充分发挥专业化审判作用,组建非物质文化司法保护审判团队,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站、特色调解室、巡回审判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涉“非遗”纠纷案件。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对于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的,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推动更好发挥司法审判导向作用。

 

聚焦法治宣传,凝聚保护“新共识”。坚持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为目标,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推进“非遗”法律课堂走进传承人、未成年人、基层群众和网络媒体,凝聚起“非遗”保护的强大共识。提升“保护者”保护意识,联合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牟定县彝族刺绣协会等单位,针对绣娘、彝族服饰传承人等“非遗”“保护者”群体,组织多样化、特色化的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法律课堂,“走进‘非遗’司法保护的‘春天’”法治宣传活动被半月谈、中国长安网等多家国家级媒体聚焦报道;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融入学生法治教育,列为法治进校园重要内容,2023年以来全州法院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56场;提升基层群众保护意识,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节点组织“非遗”宣传展示和法律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媒体融合宣传,在新媒体平台设立“非遗”司法保护专题专栏,用新媒体讲好“非遗”司法保护故事,更好推动保护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