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基层治理 绘就平安画卷
2023年以来,元谋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加快构建基层主防实战体系建设,以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为目标,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牵引,以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五个三”工作机制推动派出所体系更加完善、任务更加明确、勤务更加规范、赋能更加精准,全县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44%、14.39%,有力助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做深“三个”维度。一是推进“一室两队”警务改革运行高效。深化拓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品牌,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优化城区派出所“一室两队”、农村派出所“一警多能”警务改革模式,全面厘清派出所主防职能、增强派出所实力、激发民辅警动力、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二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有力。持续融合“警格+网格”,推进派出所与基层治理融合,10名派出所所长兼任副乡镇长,将78个村(社区)划分成47个警格,47名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区)“两委”副职,实现群策群力、优势互补,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三是构建村级动态巡逻新格局作用发挥。以黄瓜园派出所为试点,激发“镇、村、组”党组织活力,组建11支330人村级治安巡逻队开展联防联控联管,压发案、降警情、促平安,破小案、化纠纷、排隐患,全镇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0.3%,街面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9%。
力量聚合,做强“三支”队伍。一是社区民警下沉做到专警专职。以警格为责任区,遴选出47名有群众工作基础、经验丰富的民警担任社区民警,由1个民警1-2个辅警负责一个责任区,让社区民警下社区、在社区,常态开展基础工作。二是群防群治做到邻里守望。深化“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活动,大力推行“邻里式警务”,建立“警格长+网格长+网格员”的“两长一员”服务队伍47支,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80余起,采集信息36950余条,实现警务力量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三是“双语调解”队做到精准服务。挑选出3名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民警作为“双语”调解员,借乡土文化、用乡音乡情拉近警民距离,用“乡音调解”促成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20起。
警种联动,做实“三个”融合。一是建立基础管控中心让防控更精准。组建“1+10”基础管控中心,按照统一平台、统一任务、统一流程,整合业务警种管理防范职能,厘清16项主防事项,发出任务指令29期,派出所民警从“我要做什么”向“具体怎么做”转变。二是组建联勤办案队让防控更增效。整合刑侦、禁毒、经侦、治安及各派出所办案骨干,针对疑难复杂案件开展联勤办案。同时厘清9大主战类别22个事项清单,以及派出所移交刑侦大队办理案件类别、移交标准,做到打击力量有效整合。组建以来,各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数占全局的38%。三是优化“巡交所”让防控更有力。融合飞马巡特警、交警、元马派出所警力,开展社会面巡逻防控、服务群众、交通违法查处、重大警情快接快处等,释放出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警务联合效能,提升社会面整体防范水平。
分类施策,做优“三项”机制。一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提示分色排查化解机制。建立“日排查、周通报、月结算”制度,按由高到低风险隐患程度用“红黄绿”三色管控,并进行3天、15天、60天的“清单式”回访,发出预警提示函65份,1786起矛盾纠纷均实行分色化解并回访。二是建立重点行业场所分色分级评定管理机制。制发《元谋县旅馆业治安管理分色分级评定办法》,全县所有宾馆酒店、足浴店、KTV按照评定标准用“红黄绿”分色管理,加大日常检查频次,每季度一考评一升降一调整,提升宾馆酒店实名制落实率。三是建立24小时街面屯警巡控机制。网格化布警,以6个警务工作站为中心,辐射周边科学布建6个巡逻驻点位,夜间6组警力屯警在KTV、烧烤摊等人员密集场所,延伸开展叠加式巡逻,在控发案、优服务上更快捷、更高效,有效提升快接快处的能力水平和社会治安动态掌控力。
固本培元,做细“三个”保障。一是保障“人力”。大力推进机关民警下基层,明确新警一律分配至基层所队,派出所警力占县局总警力42%,全面投入进派出所主防工作中。二是保障“财物”。优先为派出所配齐警用装备率达100%,执勤用车和生活设施全面保障。三是保障“技术”。以县局情报指挥中心、大数据作战中心、网安合成情报中心、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反诈中心“五大中心”作为派出所接警处警、案件侦破、治安防范、服务群众工作的强大支撑,协助开展接处警研判588次,案件侦破142次,服务群众28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