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楚雄州委政法委员会

“候鸟派出所”的故事

2023年11月07日 11:57:36 来源:本站 编辑:黄炳健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森林覆盖面积17100公顷,位于腹地的大中山山脉,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据统计,每年在此过境的鸟类有430种,约占云南鸟类记录总数的47.62%。从1984年开始,每年夏秋之交,楚雄州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的民警都会来到这里,巡山、守山、等鸟来,守护万千候鸟的迁徙通道。

白露过后,迁徙的候鸟来了,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的民警们又进山了。进山之后,犹如与世隔绝,所以每次进山,锅碗瓢盆,被褥,食材,都得带上。

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民警 李乾高:“我们是9月入驻,一般就是白露节前后,次年二月又撤出这里,要经过四五个月吧。有些时候时间不确定,因为有时候鸟通过的时间会短一点,有时会长一点。”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候鸟环志站、执勤站,是民警们的另一个家,小小一间房子,只占了一个小山头。但对于民警们来说,这里已经很好。李乾高刚参加工作时,民警们是住在鸟山上,几个人挤在帐篷里,后来才盖了执勤点。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南缘三大地理区域的结合处。片区腹地的大中山山脉相连地段,是世界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执勤站所处的位置,是大中山中心区域,腹地中的腹地,以前曾经是当地人的“打雀山”。

村民护林员 陶发清:“以前小时候打过鸟,就在我们很小的时候,1967年1968年,那个年代跟着大人,每天晚上五六百人吧,不止我们村的人,到处的人都会来。”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县管护分局科研监测与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 李国昌:“1982年白露节前后,晚上我去到打雀山下面车道那里,当时村里没有电,晚上都是漆黑一片,只有那个打雀山是亮的,就像个天灯一样,整座山都是红的,上面鸟的叫声叫得让人害怕,鸟叫声,人叫声,人笑声。”

原本的候鸟迁徙通道,却成了它们的折翼之地,渐渐地,鸟飞林空。由于打鸟、破坏生态的行为愈演愈烈,1984年,为做好哀牢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红土坡森林派出所建立,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候鸟派出所”,一个长达50年的守护计划形成。

巡山,是民警们的日常工作,巡山路线一共五条,将经过原始森林、瀑布和溶洞。巡山分为白天和晚上,白天巡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确保森林没有遭到人为破坏,没有人类活动痕迹,二是为了了解森林中的动物、植物情况。巡山的过程中不能大意,必须小心再小心。

巡山过程中,民警发现了白腹锦鸡的羽毛,比较完整,李乾高判断这根羽毛是鸟类休息时自然掉落的,如果是人为的,鸟的羽毛会带血迹,或者是折断。

晚上巡山的目的,就是看看有没有人在晚上偷偷进山打鸟。夜间巡山,难度和危险等级都直线上升。但这个时间段,也是偷猎的高发时段。每次夜间抓捕行动,李乾高都记忆犹新。

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民警 李乾高:“之前我们晚上去巡山,我有个同事看见有人在打鸟,就过去追,因为晚上太黑了也看不清,一下子人就掉去山底下了,他掉下去人马上昏迷,我们找了很久,好在后来没什么大碍,就是肋骨断了几根。”

2017年9月,接连两天,民警们夜间巡山时都抓到了偷猎者。9月22日,一名偷猎者猎捕了12只野生鸟类。9月23日,一只伯劳鸟又惨遭毒手。

如今,情况已大为好转,经过几十年的保护、宣传,在这里生活的百姓,学会了与山、鸟、林共存,他们开始热爱这片森林。民警们一天巡山下来,一切平静如常。

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民警 李乾高:“每次一进山,都会在几个月才能出去一次,对家人是非常愧疚的,但是一到8月临近9月,有种想法和思念就会很强烈,我说这些候鸟老朋友又要来了嘛,如果来的时候看不到还会有种失落感的。我的梦想在这里,青春在这里,足迹在这里。”这是李乾高最后一次巡山,往后的工作,就要交给其他民警了。从青年到中年,24年,是所有民警和候鸟的约定。

历代候鸟派出所都有一个规定,一定要把最后一口水留给新人,护鸟之旅即将画上句号,李乾高把传了好几代的水壶交到了其他民警手中,希望他们带着候鸟派出所继续前行。交接水壶就意味着把最后一口水留给新人,如果在森林里迷路,体力最好的年轻人将带着这些水走出去,与外界取得联系,帮助大家脱险。

如今,哀牢山南华片区已经连续四年实现候鸟迁徙季非法猎捕“零发案”。在红土坡森林派出所几代民警的努力下,“打雀山”变为了名副其实的“爱鸟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换来候鸟的平安,用自己的热爱感化所有人,李乾高与这里告别了,但是新来的民警也会用自己的青春来继续守护,一代一代坚持下去。(南华县公安局  刘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