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永仁县“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整县覆盖
10月9日,永仁县7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统一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县“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迈出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永仁县针对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中“缺乏权限却承担任务、多头执法却无人负责”的堵点痛点,聚焦“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难题,从下放执法权限着手,给基层赋权扩能,根据省州赋予乡镇部分县级行政职权252项目录清单,按照“基层急需、部门能放、乡镇能接”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职能清晰、依法高效、运转协调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推动乡镇执法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实现了“四化推进”、全域覆盖。
一起来看永仁县的具体做法
↓↓↓
实行“实体化运作”,下好执法改革“一盘棋”。按照赋权事项综合考虑乡镇执法事项,县级赋权部门下沉10个编制,各乡镇整合人员力量,通过以“减上补下”等方式,每个乡镇配备不低于5人的专业执法队员,以“5+N”的模式组建一支集综合执法、行政审批、应急保障、服务群众“四位一体”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目前,全县7个乡镇共配备专业执法队员36人。建立“县属、乡管、乡用”的乡镇编制管理办法,8个县级赋权执法部门派出17名执法人员驻点乡镇参与执法,由乡镇负责管理和日常考核。将乡镇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派出所等县级派驻乡镇的执法人员编入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开展联合执法。乡镇有执法证的干部职工参与全域联动,融入宣传教育、信息收集、日常巡查、违法活动劝阻等辅助性工作,建立以专业执法队为主,兼职执法人员为辅的执法体系,实现基层治理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转变。
推进“专业化执法”,打造综合治理“正规军”。由县委依法治县办对各乡镇行政执法队员开展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监督、统一考核,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目前,全县各乡镇执法人员持证率达94%。建立乡镇执法队伍轮训机制,分级分类开展全覆盖培训,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轮专业化实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建立乡镇与县级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执法协作、业务指导、案件移送、执法会商、争议处理等机制和办案联动机制,加强对重大、疑难、跨区域、跨部门案件查处,协调解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争议,提高执法专业水平。
加强“规范化管理”,筑牢执法基础“保障网”。因地制宜整合办公场所资源,保证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有必要的执法场所,建设集办事、处罚、监管等功能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执法服务中心”。县财政为7个乡镇分别下拨5万元作为前期工作经费,预算110万元,为7个乡镇各配备一辆专用综合行政执法车辆,全县7个乡镇36名执法工作队员统一配备执法服装,统一执法标识。对下放乡镇的161项行政处罚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编制了林草、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流程图》《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流程图》和《执法制度汇编》等执法工作手册,统一规范执法流程和执法文书,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垂管机构干部统筹管理办法和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明确乡镇司法所、自然资源所、市场监管所以及县级赋权派驻人员年度考核乡镇权重占比70%,在县级机关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征求乡镇意见。建立行政执法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探索“智慧化赋能”,擦亮基层监管“探照灯”。按照“日常巡查+重点整治+统一行动”模式,依托现有数智信息中心和网格员队伍,通过整合政法系统的“雪亮工程”、林草系统的“天保工程”、119指挥调度平台和远程视频会议等系统,进一步延伸执法监管触角,提高对日常违法违规行为的早发现早处置。持续推进执法治理应急指挥调度一体化,更高效便捷的实现“集中治理、一键调度”,构建更高质量的“上下联通、共享互通”乡镇综合执法治理应急救援处置远程视频指挥调度体系,通过信息化聚合实现执法应急救援效能的倍增。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依托现有网格体系,统筹包村领导、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党员骨干等力量延伸执法“探头”,构建乡村组三级联动“网格员吹哨+执法队员报到”的综合行政执法网络。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是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的堵点痛点,永仁县从下放执法权限着手,给基层赋权扩能,根据省州赋予乡镇部分县级行政职权252项目录清单,按照“基层急需、部门能放、乡镇能接”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职能清晰、依法高效、运转协调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以“5+N”的模式组建一支集综合执法、行政审批、应急保障、服务群众“四位一体”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