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礼——深耕基层法治的“老黄牛”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动人委婉的故事,更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千千万万个基层法官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他又很不平凡,已有59岁的他在基层人民法庭一干就是29个春秋。在29年的审判工作生涯中,他无论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庭长,还是从庭长职务退下以后,总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他热爱审判事业,更热爱人民法庭这个家,在工作中他积极主动,想方设法把红土坡人民法庭建设好、管理好,使红土坡法庭变成现在的规范化建设的中心法庭。
以法庭为家,倾心尽力抓好法庭建设
1993年,朱朝礼服从组织安排,从红土坡乡人民政府调入南华县人民法院红土坡人民法庭工作。刚刚调入红土坡法庭时,红土坡法庭只有简易的砖木结构瓦房一幢四间,办公设备只有二套简单的办公桌椅。因法庭没有电视,下班之后干警看电视都要跑到乡政府去看,下乡全靠走路。1994年,他积极向乡政府的领导汇报后,乡政府为法庭购买一台电视机,为干警解决了看电视的问题。接着又争取了资金购买了两辆自行车作为干警下乡办案的交通工具。1996年,朱朝礼服从组织安排,肩负起南华县6个山区乡镇的审判工作任务,挑起了红土坡人民法庭庭长这个重担。担任庭长以后他全面履行庭长职能,既要全面完成审判工作任务,又尽最大的努力搞好法庭建设。2007年红土坡法庭被列为规范化中心法庭建设,在工程建设中,他积极协调,从严管理,严把每道工程质量,审判楼、住宿楼及附设工程已按质完工并通过验收投入使用。现在的红土坡法庭已建设成为房屋宽敞、环境整洁、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红土坡中心人民法庭。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办好每一件案件
红土坡人民法庭下辖一街、罗武庄、红土坡、五顶山、马街、兔街六个乡镇,总人口10万余人,所管辖乡镇数、人口数超过南华县的半数以上,而且全部为山区,少数民族聚居、经济落后、交通滞后、群众法治意识差、信息闭塞构成了辖区的基本特点。但是,他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扎根基层,心系百姓,始终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忠实地履行着神圣的审判工作职责。
原红土坡人民法庭仅有3名干警,而且只有朱朝礼一名独任审判员,法庭的工作又集立、审、送、执为一体,繁杂的审判工作千头万绪,6个乡镇的审判工作任务又可想而知。在日常工作中,朱朝礼既是法官又要完成一些书记员、助理审判员的工作;既要做好庭长的职责,又必须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既要完成审判工作任务,又要服从服务于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此,他经常加班加点地阅卷、制作法律文书,放弃节假日办公办案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为了搞清案情,他带领法庭干警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客观、公正的裁判。
注重协调,保证法庭工作顺利开展
作为法庭庭长,他在服从大局的同时,十分注重协调工作,他自觉主动地与法庭驻地乡镇人大主席团联系,坚持每年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庭审活动,并倾心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坚持利用下乡巡回办案之机积极主动地与辖区各乡镇的人大主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法庭工作,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了法庭工作,进一步理解和支持人民法庭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法庭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
他扎根基层,一直在红土坡人民法庭庭长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地践行着“做人民法官,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誓言,他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公公正正办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先后被中共南华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普法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被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表彰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全省人民法庭工作优秀干警”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受到红土坡镇党委的表彰奖励,其所在的法庭也多次被中共南华县委政法委、南华县人民法院党组表彰为“先进集体”。
发挥余热,为法庭荣誉添砖加瓦
当了18年红土坡法庭庭长,2014年1月朱朝礼从红土坡中心人民法庭庭长退下来,担任一般干警。此时,已年满50岁的他积极响应院党组的号召,参加员额法官考试遴选,凭着自身的能力终于入选了员额法官,成为南华县人民法院年龄最大的员额法官。2017年他服从法院党组的安排到南华县法院的扶贫联系点红土坡镇罗纳里村委会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驻村两年的时间里,被南华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工作队员”。2019年南华县法院工作调整,他又回到红土坡中心人民法庭从事民事审判工作。至今,他办理的案件,无错案及责任问题被追究的情况,他所在的红土坡中心人民法庭被表彰为“全国优秀人民法庭”。(南华县人民法院 杨美菊)